【正能量】傑青醫生林嘉安因父患病立志從醫 難忘醫治40多歲末期癌症男病人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2/05/04 09:00

最後更新: 2022/05/04 11:00

分享:

分享:

港大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副教授林嘉安去年獲封「十大傑青」。

「癌症治療並非只是1與0,過程也不可以忽略。」港大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副教授林嘉安去年獲封「十大傑青」,他出生於基層家庭,父母同為「打工仔」,中學時因父親患病卻無能為力成為烙印,故決定努力讀書,實現從醫夢想,救急扶危。

行醫十多年的林嘉安曾遇過不少的考驗及挑戰,他入行初時曾因病人離世而自責,但在處理過愈來愈多臨床工作後,明白到在癌症治療不應只看重結果,過程也十分重要。他特別難忘一次以免疫治療,成功為一名40多歲患末期胃癌男病人延長7至8年壽命,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和工作,享受家庭之樂,見證兒子中學畢業及入讀大學醫學院,令他十分激動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現年41歲的林嘉安出生於基層家庭,從小與父母及姊姊一同在青衣邨長大,幼稚園及小學也是在邨內讀書,中學則入讀區內「屋邨名校」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。他形容童年環境比較清貧,物質相對欠缺,卻培養了容易滿足及學懂珍惜的性格。

他立志從醫的一刻,正與中五那年,親歷父親生病卻束手無策的經歷有關。他憶述當年父親十分勤力,日打兩份工,但由於經常捱更抵夜而導致胃潰瘍。某天,父親下班回家後,突然抱着肚子瑟縮在梳化,需由救護車送往瑪嘉烈醫院治療,幸得醫護的悉心照顧,留醫數天後已痊癒。事後他一直牢記當時的感受,決心裝備自己成為醫生。

經過多年努力,皇天不負有心人,林嘉安順利考入港大醫學院,並在實習時因曾接觸癌症病人,目睹病人受苦,與死亡距離很近,矢志成為腫瘤科專科醫生,致力與病者走過顛簸的抗癌之路。

他在畢業後到屯門醫院腫瘤科工作,曾因癌症病人的離世而質疑自己,導致徹夜難眠︰

我是不是做錯了甚麼?為甚麼我一心想到腫瘤科幫助病人,卻每天看著他們離去呢?

他曾被派到寧養病房照顧末期癌症病人,為他們與家屬修補關係、舉辦簡單婚禮及敬茶儀式等,在為病人完成遺願及目標過程中,他慢慢調整心態,學會了癌症治療過程中不只「救到」和「救不到」:

癌症治療並非只是1與0,過程也不可以忽略,我們在病人臨終前,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豐富他的過程。

之後面對腫瘤科為他帶來的無力感,他選擇將其化為力量,在11年前,他重返港大醫學院執起教鞭,就曾在一項研究中,為一名40多歲的末期胃癌男病人,以免疫治療法延長壽命。

他在分享該故事時更一度哽咽,指男病人的癌細胞早已轉移至身體不同部位,壽命原僅剩8至10個月,幸在配合新舊治療後,情況一直有好轉,甚至可如正常人一樣上班、陪伴兒子成長,見證他們中學畢業及入讀大學醫學院,惜病人最終延至2021年11月離世。

「每次說起這件事,我都感到十分激動。」他說,不少人都以為腫瘤科醫生早已習慣面對病人離世且變得冷漠,但他慶幸自己還沒有,又坦言作為醫生要適時抽離,客觀地為病人提供合適的治療及支持,才可得到對方及其家屬的信任︰

這種投入感是非常重要的,但投入之餘也要成長,拿得起放得低,否則很難與病人一同走下去。

他回顧自己過去的工作時,發現除了要醫治病人外,在癌症課題上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,以免病人藥石亂投,或是諱疾忌醫,延誤治療。他希望未來可以投入更多培育專科醫生的工作,將醫生的專業傳承下去。即看:【下一頁】

除了醫生、教授的身份外,他也是一名暖心的爸爸,他時常會借畫卡通與兒子溝通。即看:【下一頁】

【TOPick診症室】日行一萬步是否有效防癌 癌患者家居運動鍛鍊肌肉

《香港經濟日報》TOPick新聞「第三屆全港小學生中文作文大賽」:立即參加:https://bit.ly/3CrwGul

政府派發電子消費券 一文看清最新商場商戶優惠:https://bit.ly/3xdMkJc

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
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記者:郭詩詩